2025061680:在全市警示教育会议后的心得体会
2025-06-08 17:05:30 37

image.png

在全市警示教育会议后的心得体会

6月6日,市委召开全市警示教育大会,某某书记的讲话字字千钧,直击灵魂;通报的典型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作为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我深刻感受到这场警示教育的特殊分量。农业农村系统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手握惠农资金、项目审批、资源分配等权力,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更是 LZ风险的高地。结合我市“三农”工作实际和系统内外的沉痛教训,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以案为鉴,深挖根源:清醒认识农业农村系统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

某某书记强调要“深刻汲取宗旨意识淡薄的教训”“深刻汲取廉洁自律失守的教训”,这犹如警钟在耳。农业农村工作直面基层、直连群众,权力虽“微”却关乎民生根本。近年来,虽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持续正风肃纪,但系统内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

惠农资金成“唐僧肉”:部分基层干部虚报面积套取耕地地力补贴、截留挪用产业扶持资金、在低保 PY中优亲厚友。如某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与乡镇合谋虚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骗取财政资金数百万元。

工程项目藏“猫腻”:在乡村建设、产业基地配套工程中,围标串标、虚增工程量、收受承包商回扣等问题频发。个别干部将农村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视为“摇钱树”。

集体“三资”变“私产”:部分村干部侵占集体土地、林地、水库资源,违规发包牟利;村级账目混乱,“白条”入账、坐收坐支现象突出。

产业扶持“走过场”:个别干部在农业龙头企业认定、合作社扶持中搞“人情项目”“关系项目”,导致财政资金“撒胡椒面”,甚至投入“空壳社”“僵尸企业”。

形式主义“伤农心”:乡村振兴中“刷白墙”“造盆景”应付检查;农业技术推广“只挂牌不服务”;对农民反映的产销难题推诿拖延。

这些发生在安顺田间地头的案例,暴露出深层症结:

信仰滑坡:少数干部忘记“为农服务”初心,将公权视为私器。

监管缺位:惠农资金“一拨了之”、项目“一批了之”,全程跟踪审计形同虚设。

责任虚化:部分领导干部当“甩手掌柜”,对分管领域 LZ风险不排查、不防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开通VIP会员或者单篇付费下载!)

温馨提示:VIP用户可免费下载全站内容

查看会员权益说明>>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点击下载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