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85:学习《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2025-06-14 23:31:09 14

image.png

学习《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的心得体会

近期,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这一意见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国城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与城市风险复杂化的大背景下,该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且深远,它不仅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路径。

一、对意见出台背景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治理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城市安全韧性问题日益凸显。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如暴雨、洪水、台风等,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城市风险的复杂化,如重大疫情、城市生命线重大事故等,也对城市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显得尤为重要。韧性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实现快速恢复。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二、意见核心内容解读

(一)总体目标明确且具有前瞻性

意见提出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这一目标的设定,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长远需求,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通过建设高水平韧性城市,能够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任务全面且具有针对性

意见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涵盖了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社会韧性培育等多个方面。

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规划引导,优化城市布局,合理确定功能分区,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空间弹性。遵循“让”“防”“避”的原则,优化城市“硬件”空间布局,实现有空间、有容量、有弹性、有储备。突出首都功能核心区,结合控规实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外围地区安全设施和保障体系支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开通VIP会员或者单篇付费下载!)

温馨提示:VIP用户可免费下载全站内容

查看会员权益说明>>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点击下载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