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08:【团队精品】XX镇关于抓细抓实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
2025-08-24 08:00:44 17

image.png

XX镇关于抓细抓实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总结

当前,我镇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我镇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全面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坚持高位统筹,构建“四级联动”的责任体系

面对疫情挑战,我镇深刻认识到,一个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是打赢疫情防控硬仗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摒弃了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在全镇范围内迅速构建并深化了“镇—村(社区)—片区—单元”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防控责任逐级分解、压实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二是压实各级责任,确保履职到位。该四级网格体系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闭环。镇级网格指挥部定期召开调度会,分析研判形势,部署关键任务。村(社区)级网格承担属地主体责任,将防控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清单,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片区网格管理员和单元网格员作为防控体系的“前哨”和“探头”,执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的工作机制,每日对网格内的环境卫生、积水情况、人员动态等进行巡查,做到“人在格中管、疫在格中防、事在格中解”。通过这种层层压实责任的机制,成功将防控压力传导至每一个环节,杜绝了推诿扯皮和责任悬空现象,形成了全镇上下闻令而动、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

二、聚焦关键环节,实施“三管齐下”的精准防控

在具体的防控实践中,我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机理,从源头治理、科学消杀和风险管控三个方面综合施策,力求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优的防控效果。

一是以清理蚊媒孳生地为核心,实施源头治理。科学研究表明,控制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密度。蚊媒密度监测的核心指标是布雷图指数(BI),即平均每百户住宅检查出的伊蚊幼虫孳生容器数。我镇所有防控行动均围绕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安全阈值(小于5)以下这一科学目标展开。我们以“环境整治+蚊媒防治”双线并行的策略,在全镇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彻底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针对重点区域,采取了不同的攻坚策略。在XX小商品市场等商贸流通区域,要求市场管理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仅要加密市场内外的消杀频次,更要对下水道、排水沟、废弃轮胎等隐蔽性孳生地进行地毯式清理。在XX村等村居,网格员深入背街小巷、居民房前屋后,重点翻盆倒罐,指导村民清理花盆托盘、储水容器等积水,对村内的卫生黑点进行集中清理。在XX社区XX花园等居民小区,压实物业公司的管理责任,联合社区居委会对小区内的绿化带、地下车库、排水系统等进行全面排查与整治,从源头上杜绝蚊虫孳生条件。

二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目标,实施科学消杀。在全面清理孳生的基础上,我镇组织专业消杀队伍,采取科学、规范的化学防治手段,快速降低成蚊密度。在药剂选择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技术指引,优先选用如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高效低毒的卫生杀虫剂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稀释配比,避免因浓度不当影响效果或造成环境污染。在作业方式上,根据不同环境特点,综合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和热烟雾机作业等方式。在居民区等相对开放空间,选择在成蚊活动高峰时段进行空间喷雾,以求最大程度杀灭活动成蚊。对于绿化带、下水道等蚊虫栖息场所,则辅以滞留性喷洒,形成长效防护。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出动专业人员及志愿者超8300人次,消杀覆盖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有效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开通VIP会员或者单篇付费下载!)

温馨提示:VIP用户可免费下载全站内容

查看会员权益说明>>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点击下载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