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选育用管”加强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为破解两项改革后村(社区)干部履职服务领域变宽、对象增多、任务加重的新形式下,原有村(社区)干部队伍年龄学历“断层”“老化”、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加快实现“能人治村、能人带村”。×县×镇把提升村(社区)干部治理能力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健全“选育用管”工作链条,着力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村级干部队伍,为村(社区)治理注入了“源头活水”。
一、在“选”上拓渠道,破解村(社区)干部“选拔难”
一是千方百计“蓄”。将一批ZZ素质好、群众基础好、工作作风实的“致富人”“带头人”和优秀返乡农民工纳入“后备干部库”一体化管理,搭建“后备干部—‘两委’干部—常职干部”三级梯队培养链条,按照“三龄二历一身份”等10项归档重点建立村(社区)干部人事档案,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动态维护,及时记录后备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变动情况。截至目前,全镇后备干部库已吸纳优秀人才158人。二是严格标准“选”。在村级换届选举中,明确年龄、学历“硬杠子”和“三化一型”队伍建设“软指标”,注重从优秀返乡农民工、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优秀网格管理员、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D员等“六类人员”培养、选拔对象。实现全镇常职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覆盖率由49%提至76%。三是多措并举“配”。全面推动23个村(社区)D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对部分因年龄等原因离职的村干部,采取“定岗位、定职责,亮身份、亮承诺”的方式,引导其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专业合作社、红白理事会等各类组织任职,对部分不胜任、不称职及工作被动的,及时调整退出,确保实现村(社区)干部队伍“降年纪、提能力、强治理”的目标。在本次“两委”换届中,全镇29余名离任村干部认领岗位,调整不适宜干部51名。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