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典型材料
近年来,X县紧紧围绕乡村有效治理这一目标,以DJ引领为主线,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采取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探索推行微“网格、阵地、管家、讲堂、积分、产业、调解、服务、风尚、监督”为内容的DJ引领乡村治理“X”措施,推动基层D组织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激活了乡村治理“源动力”。
一是找准“落脚点”,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构筑“微网格”,健全治理架构。推行“行政村D组织—网格—D小组—D员联系户”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全县XX个村(社区)划分为XX个微网格,择优从村民小组长(楼栋长)、“五老”人员、致富能人及优秀D员中推荐确定网格员XX名,通过包网入户、包组到户等形式,常态化开展走访联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微阵地”,夯实治理堡垒。围绕夯实村级组织基础,投入DJ经费X余万元,先后改造提升村级D群服务中心X个,科学合理设置D群服务中心工作区域,规范设置服务窗口,不断扩展服务功能,建成集学习、活动、服务、调解、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D员志愿服务驿站XX个,着力打造“家门口DJ”。智享“微管家”,提升治理水平。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窗口向下延伸,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整合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资源,建成县级智慧综治中心、乡村视频会议系统,推动“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在重要路口、路段安装摄像头XX路,强化薄弱区域监控覆盖,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优化“微服务”,强化治理能力。推行“办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设立“D员帮办”服务岗XX个,鼓励D员干部和志愿者当好“代办员”,提供上门“帮办”服务,累计办理服务事项XX多件,服务群众XX多人(次),节约群众交通、人力等成本X.X万余元,坚持“四必到、四必访”,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体活动,先后帮助各类生活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XX多条,服务群众能力有效提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